中國僑網9月15日電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道,又是一年開學季。根據英國國際生事務委的數據顯示,近幾年,每年來到英國讀書的中國學子大約有10萬人。即便是分散到各大高校,中國學生仍是學校國際學生中最龐大的群體。龐大的學生基數催生了社交軟件上的“留學生聊天群”。而在這大大小小的群中有一類很是獨特——二手交易群。
二手群在功能上和交友、咨詢功能有著本質上的區分。對于很多群主來說,“二手交易群”的出發點是為了方便老生新生交替、舊物循環再利用,與“跳蚤市場”異曲同工。在這些群里,物品被拍成圖片、標上價格,等待著被“有緣人”領走,繼續完成它們的使命。
隨著群成員從幾十人到一百人,從滿員再到新群成立,周而復始,一個龐大的二手交易市場就這樣在微信上建立起來,甚至成為了一些留學生購置物品時最先想到的購物渠道。然而,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負面情況逐漸凸顯,“二手交易群”也正在飽受非議。究竟是為履行環保使命而誕生,還是將終于利益驅動的商業買賣?“二手交易群”的發展前景仍是未知。
畢業開學 “買賣需求都大”
“出謝菲倫敦往返車票,X鎊可小刀(即砍價)”“求收電暖器”“出圖中護膚品,XX鎊打包帶走”……在謝菲爾德地區中國留學生二手交易群中,這些對話已經成為了“經典對白”。每年5月底到9月,微信上的這些“二手交易群”就會更新不斷。這些看似簡短的商品介紹,卻能吸引一大批購買者。
原因很簡單:英國這邊的本科生要畢業了、碩士生結課開始準備論文了,而國內的許多學生也準備來英國讀語言課了,買賣雙方都有著極高的需求。
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Scarlett觀察二手交易群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她告訴記者,這個時間段,只要有心“出手”,把物品圖片拍好看點,沒事兒“刷刷屏”,總能出手,價格都好說,總之都要比買新的便宜。“在國內微信上聯系好,把需要的基礎用品買好,來了直接就能用,都不用慌慌忙忙地去采購了!”她說。
與謝菲爾德大學相似,考文垂大學也是非歐盟學生比例較高的大學。據英國教育局數據,該校有27%的非歐盟學生。近幾年,在考文垂的中國留學生人數穩定在4000人左右。
孟澤元是考文垂大學的學聯主席。他告訴記者,考文垂學聯很早就有開始組織二手交易的相關活動。一般是在學期結束的時候,學聯會及時得到新生的資料,然后通過建立新老生對接群,發布一些二手信息出來。他表示,對于新生來說,大件二手和小件二手需求一直都很大。而這些二手群通過十周、五周語言班慢慢擴大,現在考文垂的二手群可以輻射到的新老生大概有到1000人左右。
這樣的交易模式為新生、老生都提供了方便,受到很多學生的推崇。“我們常說環保,這樣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嗎?對于出二手的人來說,這些東西要是直接捐了心疼,但是以合理價格再次出售,自己不僅能賺點小錢,也為買方提供了實惠和便利,更讓物品流通開了!”謝菲爾德大學留學生的萌萌(化名)說,自己不僅是二手交易的購買者,也是售賣者,在各大二手交易群中受益良多。
“去年來讀正課前,我讀了六周語言課,從國內背來一口全新的智能電飯鍋,生怕來這邊沒得用、沒得吃,”然而,萌萌到了學校發現,自己住的房子里一共四名室友,每人都帶來了一口電飯鍋,不僅自己的鍋用不上,甚至廚房都沒地方放。于是,剛到學校,萌萌就聽了朋友的建議:賣掉自己的電飯鍋。國內價格近400元左右的智能電飯鍋,萌萌起初定價為35鎊,幾天之內就有很多人咨詢。“最終是一個直接來讀正課的同學砍了價,30鎊買了我帶來的全新電飯鍋。”雖然大概一算差價有一百多元人民幣,但是萌萌并不心疼,“畢業回國東西肯定也有很多,現在不賣,以后放久了,只能更便宜了,這樣多好,我及時止損,人家也有電飯鍋用了。”萌萌介紹,現在二手群越來越火爆,很多新生再來上學前就已經主動聯系學長學姐,希望能將自己拉進二手群。
高峰低谷 二手交易也分淡旺季
利茲大學是英國第二大規模的大學 ,現有學生人數超過三萬名,學生人數排名全英第八位。據利茲大學國際處消息,每年利茲大學的中國學生在5000人左右,今年新入學的中國學生約3000人。王銘初作為利茲學聯主席,他表示利茲大學目前還沒有線下的二手活動,主要會集中在微信群交易,其中包括以學生公寓為區域組織的二手群,以及學聯組織的二手群。目前利茲學聯有大概五個群,都已經滿了。不過,記者在利茲的各大二手交流群里也發現,七八月份是群里二手消息量暴增的高峰期。平日偶爾有零散幾條二手照片發布,但這一階段大家會批量把要出售的物品列表記錄在備忘錄中或者標價拼圖后發布在群里。很多急于回國的同學,發現很多東西因為行李額超了帶不回去,扔掉又覺得浪費,于是他們會每天更新圖片并且降價出售,甚至會出現最后一天全部免費送的情況。
同樣,孟澤元也表示,二手交易是有高峰和低谷的。“考文垂大三本科的畢業時間是在五月份,大部分人旅游或者參加畢業典禮后回國,頂多也就待到八月份。”因此,七八月是二手交易的高峰期。在這段時間,來就讀15周,10周以及5周語言班的同學很多,并且大部分是本科群體,整體需求量也非常大。但對于九月正式開學前直接來上正課的許多同學來說,盡管他們的需求量還是很大,但貨源就少了,交易量也會減少。大部分畢業生那時已經離開,對于他們來說,那些賣不掉的東西也提前無奈扔掉了。
亟待規范 需念好二手交易“緊箍咒”
李茜(化名)是一名在英工作的華人理發師,經常有留學生找她理發,留學生之間的二手交易令她印象很深刻。“我記得那一次還不是在群里,是在我一個留學生客人的朋友圈里面看到她要出電飯煲,十幾分鐘前發的朋友圈,等我看到一問,人家已經賣掉了。”跟記者交談時,她反復地問道:“這么快嗎?這么一會兒就可以賣掉嗎?比促銷還厲害啊!”不過,因為每天要面對至少十幾名留學生顧客,李茜旁敲側擊了解到很多二手交易“內幕”。“上次我有個客人來,跟我聊天提到二手交易,特意提醒我說買之前一定要查查市場價,也要確認一下物品質量。”李茜說,據她的了解和觀察,現在有一些二手商品要價并不低,“有一些商品本身最初購買時就是折扣商品,所以再當作二手賣出時,一些人就會比之前買的價格要價高。”李茜表示,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商品也是要比市場價格低的,但是無論如何,購買前都是需要做好功課,擦亮眼。
事實上,價格被抬高還只是二手交易群凸顯的弊端之一。記者發現,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新聞報道,越來越多關于二手交易的負面信息被爆了出來:物品質量差、個人隱私泄露、買賣雙方矛盾糾紛……對此,一些地區的中國學生聯合會正在提出應對措施,保證二手交易群的良性運轉,使其繼續履行環保使命。
考文垂大學的孟澤元透露了自己的一個計劃。“我今年在試圖尋找一個車庫,或者空閑教室,進行二手回收,有專人對二手產品進行分類、整理。”目前,孟澤元正嘗試進行少量的回收,并且負責免費派送出售,地點則選在了自己的家里,“我覺得目前最重要是有個場地,因為東西越來越多,放在我家很快就滿了,也不方便大家一起進行分工合作。”
在微信小程序中,一個名為“利茲情報局”的信息平臺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利茲學聯副主席肖麟奕告訴記者,該平臺和利茲學聯進行合作,為新老生提供了一個規范轉租以及二手交易等服務的免費平臺。
“利茲的二手群特別多,誰都能開個群,每天各種消息,包括廣告、代寫等來回刷屏,群成員身份復雜,缺乏監管。”而肖麟奕告訴記者,有了這個平臺,學生們買賣二手的權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操作程序像是國內的“閑魚”,很透明,并且這個程序也能留給學聯一直運作下去。 肖麟奕還表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當地各種服務的個人或者商戶聯合起來,然后由學聯對其進行推廣和宣傳。目前平臺還處于預上線狀態。
根據記者長期的觀察,目前,越來越多的二手群已經淪為代寫、廣告的“逍遙天堂”。而真正的二手群不是二手商品信息越來越少,就是無人理睬。學生組織的應對措施能否為瀕危的二手交易群打上一針“強心劑”,還需要時間和實踐來論證。(孫鑫宜 張子鑫)